知白守黑 和光同尘_和光同尘

       知白守黑 和光同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于人生态度成语

2.和光同尘褒义贬义

3.“知其白,守其黑”是什么意思?

4.知白守黑造句

5.黑白之道

6.老子是如何看待知白守黑这一观点的。

知白守黑 和光同尘_和光同尘

于人生态度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于人生态度成语,欢迎阅读参考!

        1.昂然而入: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2. 不凉不酸: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3. 视远步高: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4. 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5. 死而无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6. 纶巾羽扇: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7. 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8.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9. 神色自若: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10. 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11.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12. 轻裘缓带: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13.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14. 九牛拉不转: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15. 轻裘缓辔:犹言轻裘缓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16. 雍荣闲雅: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17.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18. 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19.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20.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21. 游蜂浪蝶: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22. 雍荣雅步: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23. 蔼然可亲: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24. 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25. 浪蝶游蜂: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26. 绰绰有裕: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绰,宽缓。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27. 神意自若: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28. 昂首天外: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29.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30.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31. 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32.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33. 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34. 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35. 大大落落: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36. 拒人于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37.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38. 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39. 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40. 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41. 目无下尘: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42. 凛若冰霜: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43. 冷若冰霜: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44. 凛若秋霜: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45. 凛如霜雪: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46.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47.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48.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49. 乐嗟苦咄: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50.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51. 待理不理: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52. 不冷不热: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53.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54. 傍若无人: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55. 温润而泽: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56. 仪静体闲: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57. 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

        58. 前倨后恭: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59. 绝裙而去: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60. 绝裾而去: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61. 低声下气: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62. 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63. 网开三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64. 霸王风月: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65. 更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66. 云心鹤眼: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67. 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68. 怡声下气: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69. 虚己以听: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70. 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71.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72. 吊尔郎当:形容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

        73. 改辕易辙: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

        74. 嗔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75. 心如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76. 横眉努目: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77. 横眉怒视: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78. 横眉立眼: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79. 横眉立目: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80. 横眉瞪眼: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81. 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82. 轩轾不分: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83. 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84. 更弦改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同“更弦易辙”。

        85. 高步阔视: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同“高视阔步”。

        86. 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87. 昂头阔步: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88. 横眉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89. 乘风转舵:比喻顺随情势改变态度。

        90. 心浮气盛: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91. 善气迎人: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92. 旗帜鲜明: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93. 随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94. 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95. 飞蓬随风: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96.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同“顺风转舵”。

        97.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98. 改张易调: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99. 改弦易调:犹改张易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100. 回天转地: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101. 恶声恶气: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102. 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103. 温柔敦厚: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104.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105. 林下风范: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106. 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107. 林下清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108. 林下高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109. 林下风致: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110. 林下风韵: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111. 贵人多忘事: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112. 不置可否: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113. 长揖不拜: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114. 软谈丽语: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115. 依违两可: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116. 莫测高深: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117. 虚应故事:故事:成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118. 诡秘莫测: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119. 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120. 漠然置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121. 沉声静气: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122. 平心定气: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123. 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124. 慎重其事:指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125. 矫时慢物: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126. 出处殊途: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127. 模棱两可: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128. 出处殊涂: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亦作“出处殊途”。

        129. 模棱两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同“模棱两可”。

        130. 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131.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132. 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133. 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4. 蒲鞭之罚: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135. 宠辱皆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136. 随风倒舵:犹言看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的发展而转变态度。

        137. 吊儿郎当: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138. 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139. 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140.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141. 游戏人间: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142.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143. 畸轻畸重: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144. 畸重畸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145. 游戏三昧: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146. 青眼相看: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147.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48. 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149.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150. 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151.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152. 避世绝俗: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153.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154. 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155. 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156. 蛮横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157. 蛮不讲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158. 横蛮无理: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159. 温文儒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60. 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161. 正色厉声: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162.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163. 傲慢少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164. 冷心冷面: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165. 心高气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166. 不忙不暴: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167. 正色直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168. 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169. 言气卑弱: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170. 郑重其辞: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171. 淡然处之: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172.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173.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174. 平心易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同“平心静气”。

        175. 傲慢不逊: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176.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177. 和蔼近人: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178.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179. 贵贱无二: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180. 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181. 改过不吝: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182. 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183. 打击报复: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184. 玩世不恭: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185. 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186. 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187. 宽以待人: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188. 坐视成败: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

        189. 人情之常: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190. 神情自若: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191. 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192. 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193. 憎爱分明: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194.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195. 沉吟不语: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196. 掉以轻心: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197.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198. 与世无争: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199. 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00. 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01. 回心转意: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202. 小受大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203. 织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204. 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205. 甘贫乐道: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206. 和光同尘: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207.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208. 冷眼相待: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

        209. 敬小慎微: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210. 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211. 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212. 不屑毁誉:不屑:不值得,表示轻视态度;毁誉:毁谤和赞誉。指不值得理睬别人的毁谤或赞誉。

        213. 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214. 去就之分: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和光同尘褒义贬义

        1 李老自从遭到挫折之后,就不再抛头露面了, 和光同尘 ,默默地度过了二十多来。

        2 作为一个干部,应该有标新立异的进取心, 和光同尘 ,是不足取的。

        3 李老自从遭到挫折之后,就不再抛头露面了, 和光同尘 ,默默地度过了二十多年。

        4 她虚报开支,是因为她想 和光同尘 .

        5 和光同尘 ,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老子

        6 艺术之于邱启敬,已经成为一种修行, 和光同尘 。

        7 官僚主义是不会对**网开一面的,大家一起 和光同尘 吧。

        8 岳兄,这世间有些事情还是 和光同尘 的好,若是说的太过明白,有时候反倒害了自己!

        9 和光同尘 ,用其光,复归其明!第一百四十六章:叛逆的少年。

        10 自古及今,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犹必 和光同尘 ,积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方受天诏。

        11 丢到宣武科后,当时三十来岁的他心灰意冷,也渐渐 和光同尘 ,与一众同僚得过且过,甚至放下读书人清高架子,在家中弄个铺子,做起了小买卖,用以贴补家用。

        12 正直的记者与报人怎能 和光同尘 、全身远害呢?正如毛泽东同志批点史书所言:“命系庖厨,何足惜哉”,“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13 这玉彻心彻骨地 和光同尘 ,与风雨雷电,水火冰雪,相亲相融,是真正承受了天地灵气的人间精魂。

        14 挫锐解纷, 和光同尘 ,大哉仙侠世界,且看他如何走出一段通仙之路。

        15 此刻,赵希除垢止念,静心守一, 和光同尘 ,收视返听,终于回到了师傅教导自己的虚无恬淡,清静无为的境界。

        16 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 和光同尘 于内,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

        17 启功是 和光同尘 、与世浮沉的人,一生不介入政治,自足于书画小天地之中。

        18 人生岂是黑白色, 和光同尘 扶帝国。

        19 知白守黑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 和光同尘 。

        20 即如这一回女子师范大学的风潮……自然,自己也明知道违了‘ 和光同尘 ’的古训了。但我就是这样,并不想以骑墙或阴柔来买人尊敬。

        21 因此,安徒生尝到过的尝够了的“自惭形秽”之苦,当时同样弄得我心力交瘁,真愿 和光同尘 不复存身。后来我在这一点上深深同情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终生饮这推不开的苦杯。再多的艺术成就也补偿不了他们至死方休的憾恸。木心

        22 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 和光同尘 ,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23 在现实社会里,我已经为这个功利的社会牺牲了自己太多的原则和太多的追求,我已经变得圆滑通透, 和光同尘 ,就是在这红尘俗世里翻滚挣扎,看不到将来看不到方向。

        24 你不必担心,跟我来便是;太后仍是仁爱之身,慈悲之真神,她重临俗世却 和光同尘 。

“知其白,守其黑”是什么意思?

       和光同尘是褒义词。

       释义比喻随俗而处,不露锋芒。多指随波逐流。

       拼音hé guāng tóng chén。

       出处《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字数四字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示例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此刻,赵希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和光同尘,收视返听,终于回到了师傅教导自己的虚无恬淡,清静无为的境界。

       近义词浑俗和光、与世无争。

和光同尘造句

       1、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于内,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

       2、李老自从遭到挫折之后,就不再抛头露面了,和光同尘,默默地度过了二十多年。

       3、岳兄,这世间有些事情还是和光同尘的好,若是说的太过明白,有时候反倒害了自己!

       4、知白守黑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

       5、在现实社会里,我已经为这个功利的社会牺牲了自己太多的原则和太多的追求,我已经变得圆滑通透,和光同尘,就是在这红尘俗世里翻滚挣扎,看不到将来看不到方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和光同尘

知白守黑造句

       1、诠释

       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

       2、出处

       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3、运用

       从太极图解读知白守黑

       太极分交互抱合的阴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围绕一个圆心回转不息。这是一种虚实相随、有无相生、相反相成的运动图式。从哲学上说,太极图原是表示古人对宇宙本质的朴素理解,具有很强的辩证色彩,它包涵了天地、日月、男女、上下等一切对立统一关系,喻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又是由于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面的矛盾而产生的。《周易·系辞上》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在太极图中是以黑白来体现的,黑者为阴,白者为阳。这一黑一白相互借助对方的形态来衬托自己,只要其中一方有变化,另一方也因之而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互动和依存关系,用现代设计的话讲就是形成了正负形的关系。由于S形的引导,观者的视线游移于黑白两极之间,轮转不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太极图是一个具有强烈视觉美感的古典图形。

       知白守黑在书法中的运用

       在书法中一直讲究"知白守黑"。篆刻家讲"分朱布白",书法家则有"分间布白"之说。笪重光《书筏》上谓:"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 蒋和《书法正宗》说:"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邓石如则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包世臣《艺舟双楫》),由以上论述可知,书法上对"知白守黑"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

       林散之耄耋之年尚念念不忘其少时所受黄宾虹的教诲:"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林氏闻言,"悚然大骇。"自念"平时虽知计白当黑和知白守黑之语,视为具文,未明究竟",今闻此语,"恍然有悟",遂"取所藏古今名碑佳帖,细心潜玩,都于黑处沉着,白处虚灵,黑白错综,以成其美。林散之感慨地说,经此一番,"始信黄先生之言,不吾欺也"。由这个例子可见"知白守黑"实是书法艺术形式构成的关键。

       知白守黑在中国画上的运用

       一、善于运用具有丰富内涵的"留白"。在中国画中无笔墨处的白并不是空白无物,而是一种特有的语言,华琳在《南宗诀秘》中说过:"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在这里华琳说明了画中的留白可以是某一自然现象的替代。

       二、善于把握虚实,运黑为白。画家可根据形式需要,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将本应是很实在的石头以三两长线和数笔皴画成,留出 大面积的空白,石头周边则衬以浓密的荷叶;而荷叶部分则间以荷花留白,或者干脆在大面积的荷叶中留出空白作为雾气,这样一来便巧妙的避免了形象的平板和雷同。单独出现的正面荷叶,则以虚其中心的办法留出空白。八大山人善于驾驭黑白,他的作品大量 运用"知白守黑"法,别具情韵。如那些停在老树、怪石、枯茎、莲房之上的小鸟,只用十数点形态各异的墨点写出,余部皆留白,看上去不仅不觉简略,而且益感栩栩如生。

       三、善于把握黑白对比,引导视觉。我们可继续借华琳的话体会这一手法:"笔固要矣,亦贵墨与白合,不可用孤笔孤墨在空白之处,令人一眼先觑著他。又有偏于白处用极黑之笔界开,白者极白,黑者极黑,不合而合,而白者反多余韵。"这段话讲的是黑白安排对视觉的影响,在有意识的、主观的黑白对应中,白处,也即"虚处",这一提法很耐人寻味,华琳站在视觉理论的高度上要求画家主动把握画面的视觉引导。他又进一步指出,这种对画面的视觉引导关键在于画中之"白"能否形成"龙脉":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过零星,毋过寂寥,毋重复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这里讲的"龙脉"是强调画面要通体贯气,若不贯气,便难免百病丛生。"知白守黑"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它是中国文化在书画艺术上的具体表现,只有深入理解这种"心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画艺术。

黑白之道

        1、知白守黑出自《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3、苏轼《谷庵铭》:“堂虽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谷。”

        4、钱谦益《眼镜篇送张异度》:“知白守黑通重玄,眼有瘴膜得镜蠲。”

        5、书法家和围棋高手经常说一句话,叫知白守黑。

        6、在范曾的书中提到中国水墨画要知白守黑,主指在画中的黑白格式设计。

        7、由彩陶黑与白的色彩组合,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知白守黑理念。

        8、什么叫知白守黑?写书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写书法的人这么看。真正懂书法的人他眼睛一看,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所以叫你守住黑要知道白,这样就达到一种高级层次。

        9、知白守黑意为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要以沉默昏暗自守而做到和光同尘。

        10、老子的智慧,熔化在你我中间,熔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动当中,理念当中,大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到我们公园里打拳、下围棋都是这样的智慧,他早就发现了知白守黑的道理。

        11、我看下围棋的也是,要知白守黑,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立足一处,眼观全局,这是何等的境界。

        12、知白守黑的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13、知白先生的“知白守黑”,是在白与黑之间,找到了一个现代转化的中间色,或者说,这是现代性必须经过的一道窄门:灰色,或者灰度。

        14、知白守黑,运黑布白,构成了医院独特的艺术审美体系。

        15、为天下之溪谷,则可常德充足,归于真朴,因此,人应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处柔守弱,唯如此,才是最符合人的自然之性。

        16、再就是经营黑白,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注意画面黑白的安排处理及虚实相生的变化。

        17、孔门诗论对志情言喻兴观群怨的阐释是显其有,老庄知白守黑道法的入化是尚其无。

严寒造句 严寒怎么造句 用严寒造句大全

        挫折是严寒中的一颗蜡烛,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温暖;挫折是迷路时的一盏照明,照亮我们的心房;挫折是照明前进的指南针,让我们在迷途中寻找到方向。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一股股寒流一步步向我们逼近,这使我们不得不加厚了衣服,更注意保暖了。虽然天非常冷,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但仍掩盖不住我们孩子那心里高兴的心情。

        他们东边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

        严寒酷暑对我们来说算什么,我们都是大风大雨中走过来的。

        在严寒的时候你一定要多穿一点衣服

        汽车市场纺不景气也是表明零售业情况不佳的主要标志,因为零售业与降雪和严寒并无明显的关联。

        一个严寒的冬天,他的妈妈在一个干农活的黑奴住纺小屋里,生下了他。

        饥饿和刺骨的严寒完成了敌军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打败一支大军。

        我因为严寒没出去看**。

        天气的严寒,人情的冷淡我们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

        我还喜欢菊花的高风尚节,赞美它的不畏严寒,欣赏它那风雪怒放的精神,敢于百花争艳,敢于风雪搏斗,它的勇气更令我深深折服。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登高山务攻绝顶,赏大雪莫畏严寒。

        在那酷冷严寒的季节,星期天是个悲哀的日子。

        经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天,当春天来到的时候,人们对于流畅的空气,是怎么也呼吸不够的。

        温暖的衣服能抵挡冬日的严寒。

        如遇上旱年,涝年或冬季严寒,它们就可能死亡。

        花朵在严寒中凋谢。

        这些手套是为严寒地区制造的。

        冬天,松树、腊梅向我们展示了不怕严寒,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冬天,大雪把过冬的虫卵冻死了,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大雪也给冬季作物送来了及时雨;大雪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冬天真美!我爱冬天

用遐想造句 遐想怎么造句 冥思遐想造句

        用遐想造句 遐想怎么造句 冥思遐想造句

        闭上眼睛,海阔天空地遐想一番吧。

        足见她正在遐想。

        我珍惜阳光,因为她给我温暖;我珍惜绿叶,因为她给我生机;我珍惜星空,因为她给我遐想。

        在空旷的草原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想。

        静夜中的木屋呵,当我走出门外,总有清爽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朦胧的星光,那黑乎乎的远山,那黑乎乎的林木,总是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这些雪花真是美。我听着美妙动听的旋律,看着温情脉脉的精灵,不得不把我引进遐想的大门。我看着白色的雪花,就想起了姹紫嫣红的牡丹,纯洁的百合,还有十里飘香的桂子花

        为了侦破这个案子,探长整日静坐,冥思遐想。

        我坐在湖边,遐想乘坐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飘荡。

        她的话唤起菲利浦更加浪漫的遐想。

        她仿佛显得更加撩人遐想。

        他把豌豆一扫完毕后,呷着姜汁啤酒,安坐一会,遐想着科利的艳遇。

        望着辽远的夜空,我不仅产生无尽的遐想。

        他躺在床上思索着,他的朋友坐在一旁冥想着,两人都陷入了遐想之中。

        他遐想着时光的飞逝。

        闭上眼睛,海阔天空地遐想一番吧。

        他把头靠在印刷机的架上,尽情遐想。

        儿子进了门,这才把他从遐想中拉回来。

        最后,我感谢她,因为她在我的生命中撒下美妙的遐想。

        不可否认,一切伟大的艺术都具有使人遐想到进入天外世界的魅力

        多瑙河水在每个转弯处都会激起人们的遐想,仿佛步入仙境。

        简言之,这项研究证实了agn和恒星暴增之间的关联并非只是个遐想。

用信步造句 信步怎么造句

        1.我信步走进厨房。

        2.在一个夏日的早晨,阳光明媚,你信步在德国现代化的城市科隆。

        3.起舞和谁共?香魂为我飞,信步成单影,额眉已双白。

        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

        5.记得我们在湖边,信步地走着。月光很柔美,像罩上了一层乳白色的朦胧。在我的眼帘,不远处就有两条系在一起的小白船相互依扶着,在微浪中上下跃动,与四周细小的粼光一同现出一片晶亮。

        6.她信步而行,享受着湿漉漉的草地触及双脚的感觉。

        7.这一方法不仅利用项树通信步中的规则性,而且利用了项树拓扑结构的规则性。

        8.她信步穿过草坪,想着熟悉的愉快的事,把圣彼得堡深深压到心底。

        9.阳春三月,信步公园,只见春色满园,令人心旷神怡。

        10.红衣少女四处观望,信步而行,随意地跨上了一辆大车。

        11.她在爱敏寺的教民眼里,就和在一个信步回家的乡村小镇的教民眼里一样,是一个外来的女人,是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

        12.今晚,我在书房坐得闷倦,出来散心,信步至此。

        13.信步函馆山的坂道,寻找没来北海道是查看的地图上的一个个标记。

        14.格里菲顺着蜿蜒曲折的金雀花路,信步向前,穿过了一片茂盛的野花和象厥类植物似的角豆树林。

        15.我出去向东信步走去。

        16.我信步走去,一边深深呼吸着空气,一边慢慢地踱着步,头上仍戴着那顶白色的厨师帽。

        17.过后,她信步走进微机室。在那里,小阿拉迪刚从耳机中得知,他的拉丁语动词变位练习成绩优良。

        18.至于午餐,在从我办公室信步可至的范围内,大约有家店,每家店大约有种食物可吃。

        19.离了道观,他也不再骑乘双雕,信步而行,游山玩水,借以舒畅胸怀。

        20.赢得战争的胜利可能有许多方法,正如剥一个猫皮有很多方法一样。我们有些人坚信正确使用逗号的重要性,另外一些人则相信润滑油或煤气,相信步行舒适或一块洗皮革的肥皂,我们热衷于寻求特殊的灵丹妙药,却忘记了剥猫皮的方法就是去掉它的皮。赢得战争的方法就是打败敌人

        21.漫长的一生中,即使可以久远地闲庭信步,轻染花香,无牵无挂,无怨无忧又如何?那终究不是我的幸福。我的全部幸福在于与赢政的相遇。倘若没有他,合欢树下千年如一日的守望依旧苍白如纸。

        22.她们疾走职场,信步人生,有世事练达的智慧,也有烂漫天真的赤子之心。

        23.信步穆静的学院庭院之中,不能不使人感觉到一种恬静和学术的气氛。

        24.我们在那里驻扎了一个月,而当月亮渐亏,我感到疲惫不堪,就在街道上信步而游,来到了城中的神社的花园里。

        25.我日日彷徨,心急如火,啸狂兄却胜似闲庭信步。

        26.三月沐风,空山凝云。与友信步闲游,极目远眺楼外青山,残阳冠于其顶,艳阳沸血,掩旁之柏翠,尽显其色:又似一含醉之绝世舞姬,粉面桃花,醉眼迷离,秀口吐芳。

        27.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

        28.信步漫游在绿色的原野,

        29.我一把抓过我的吉他,信步走到了台上,唱完了《比利男孩》的三段歌词,每次都漏掉了F弦,最后在礼貌的掌声中鞠躬退场。

        30.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卧龙桥,信步在北栅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

        31.在台上,蕾哈娜滑行跳跃信步走,她变成了一个舞蹈流行明星,而她并不太擅长舞蹈每次移动,她的伴舞都会紧紧地围上去像是在保护她。

        32.他信步走到警官跟前问路。

        33.她自己还没辨清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就已经不知不觉地信步走到这儿了。

        34.燃烧的岁月,已将父亲的青春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父亲额头闪光,父亲在我心目中永远高大伟岸,父亲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

        35.没有怎么考虑,她就信步到了第邦街。

        36.在非洲,你没法信步闲庭似的走在乡间排遣思绪。

        37.他们一边抽烟,一边继续信步溜?。

        38.我就象偶尔进入教堂里边的其它游手好闲者一样,信步顺着两旁的通道往前走。

        39.阳春三月,信步公园,只见春色满园,令人心旷神怡。

        40.春雨来时,我信步走上了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春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

        41.这时卡尔顿先生也信步来到,不过加上他也才两个客人。

        42.她们疾走职场,信步人生,有世事练达的智慧,也有烂漫天真的赤子之心。

        43.还是一卷工笔勾勒?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44.他信步走了进来,对谁也不加注意。

        45.掌握以下个诀窍,虽不敢说能让人胜似闲庭信步,但至少可以保证顺利通过安检,从而即时登机。

        46.这两位年轻人东扯西拉,随便闲聊,信步穿过条条街道。

        47.远眺眺望凝眸信步心扉胸怀襟怀神情尽兴陶醉。

        48.漫长的一生中,即使可以久远地闲庭信步,轻染花香,无牵无挂,无怨无忧又如何?那终究不是我的幸福。我的全部幸福在于与赢政的相遇。倘若没有他,合欢树下千年如一日的守望依旧苍白如纸。杨千紫

        49.春雨来时,我信步走上了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春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

老子是如何看待知白守黑这一观点的。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和白色,简单而纯粹。黑色总给我以深邃厚重,玄冥沧桑之感,如屹立于天地间的山峦,默然地承受着风刀雪剑的雕刻,见证着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白色总会给我以平和坦然,浩瀚柔婉之感,如灵动于自然间的清流,无私地洗涤着万物生灵沾染的尘埃,温润着岁月中的冷暖炎凉。

        这是两种最贴近自然,靠近灵魂的颜色。传承至今的太极便是阴阳交融,黑白相和。黑色即阴,白色即阳。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系辞》书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两面。它们之间即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是世相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记得《红楼梦》中光风霁月的史湘云和小丫头翠缕的一段关于阴阳的妙论。翠缕年幼,不知阴阳,湘云告诉她,凡事皆有阴阳。而且阴尽阳生,阳尽阴生。一切草木鱼虫,皆有阴阳。就算是一片树叶也有阴阳,朝阳向上的一面是阳,背阳向下就是阴了。这时候翠缕就说,我知道了,姑娘是阳,我就是阴。搞的湘云一愣一愣的。翠缕解释说,主子是阳,丫头当然是阴,把湘云笑翻了。

        其实,湘云这里说的阴阳,和太极中的阴阳相生观点一致。而阴阳太极多用黑色和白色进行区别。

        黑色和白色虽简单,却富于变化,涵义深广。

        不禁想起南宋山水画家“马一角”,他的画在构图和章法上以“留白”而闻名。其画虽着墨不多,但巧妙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熏染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文人墨客沉浸在春光中的陶然情态表露无遗。最让人称道的是,他能将绘画和处世的人生哲学相互交融,让人在欣赏山水的同时,领悟知白守黑的处世之道。

        这里的黑白之道,亦可以同老子、庄子影响下的处世之道相互融合。所谓知白守黑,多是指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却以沉默内敛的暗状自守,以做到和光同尘。即便身处尘埃之中,也能够保持自身之高洁,不露锋芒,不标新立异,不显山露水。

        后世儒学中很多的思想都掺和了老庄思想,比如中庸之道,便告之人们:为人处世,当须知白守黑,胸怀宽容,谦和有度。就如同书画中黑白的变化之和,冲和调节着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以达和谐。正所谓:胸怀宽容,何惧人夺吾志;人人怀含宽容,社会何不融融。

        身在世风浮躁,竞争激烈的社会,不知黑白取向、少了中和兼容的忖度,恐怕会晕头转向,彷徨无所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极易简单对决,矛盾相向。所以,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顾念中和,学习中庸,怀含宽容;社会需要唱和文明乐章,人人应该多一些谦和宽容,知白守黑,以礼相往,和谐处之。如此,才能真正体味到美的.意义,悟通生命的真谛。

        微观来讲,黑色与白色亦可看做一个质元,一个人的底色。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块璞玉,天然也沧桑。在成长过程中,有些人,将自己雕琢成一块可以佩戴的美玉,挂在春花秋月间,陪伴自己一生一世。有些人,固守朴素,不事雕饰,走过漫长的一辈子,还原本真。无论结局如何,每个人都有大体的黑白两面,即阴暗与光明,消极与积极。它们相互渗透,又相互转化。福祸相依,乐极生悲,甜中生苦便是这个道理。

        不禁想起李商隐写过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诗人登高望远,借景抒情的慨叹。即晚景虽好,可惜不能挽留。可后人只稍作改动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便将消极惨淡的光景,充满了豁达与光明。

        这些都是于心的境界,为了在俗世的洪流中生存,我们必须学会,用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来感恩生活,善于发现困顿中潜在的意趣。纵然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也不放弃希望,因为被泪水冲洗过的眼睛才是最明亮的。

        一首歌词写的不错:黑夜如果不黑暗,美梦又何必向往。黑夜如果太黑暗,我们就闭上眼睛看,希望若不熄灭就会亮成心中的星光。是啊,只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泥淖,陷入黑暗,亦能感受到光明。既然如此,人生路上,何不微笑前行点亮一盏心灯,将生活照亮?

        “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黑白之道,与自然社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

        黑色和白色是两种极致的美,它们有着不同的妙趣,却又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倘若你懂,便会领悟其中的玄机。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第三句第四句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90后酷说《老子》(28)▏为什么道德感越强的人,往往越不道德?

       1、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词人叫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出自他笔下的千古名句。

       有一年,宋真宗突然发布诏令说:

       “提拔晏殊为东宫官,辅导太子读书。”

       当时的文武群臣都十分惊讶,虽然晏殊是一位神童,才名远播。

       但是论资排辈,晏殊毕竟太年轻。

       而且太子的辅导老师可是未来的国师,所以挑选的时候皇帝一般都是慎之又慎。

       为什么偏偏挑中了晏殊呢?

       面对群臣的疑问,宋真宗说:

       “近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常游玩宴饮,只有晏殊不为所动,闭门读书。

       如此谨慎持重,正是东宫官的不二人选。”

       如果是我们普通人,听到皇帝的亲口赞赏,一定会欣喜若狂甚至是四处炫耀。

       但是,你猜猜晏殊是怎么回答的?

       晏殊说:

       “我其实也喜欢游山玩水,只是家里太穷。

       若我是富贵人家,可能早就天天宴饮聚会去了。”

       宋真宗哈哈大笑,不仅没有轻视他,反而对他实话实说的品格更加看重。

       2、

       当然,对于晏殊的动机,我们可以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晏殊自己确实不喜欢游玩。

       他的回答只是一番客套话,是为了显得合群,为了避免自己标新立异,引起众人的嫉妒。

       第二种,晏殊认为自己确实没有游玩的条件。

       他的回答是一种负责任的肺腑之言,是不对自己的人品轻易做道德判断。

       因为他没有身处在富裕的环境,所以就不能断然认定自己受得了诱惑。

       其实,两种动机都合理:

       第一种动机也完全符合老子所强调的“和光同尘”。

       不过,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证据是:

       晏殊早年在考进士的时候,宋真宗当庭出了一个策论题目。

       但是晏殊看了以后却说:

       “我曾经私下做过此题目,为了公平起见,请陛下换其他的考题。”

       ——《宋史?列传七十·晏殊传》

       所以,我们根据晏殊一向诚实的品格,可以推定他这一次回答应该也并没有撒谎。

       3、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

       第一种动机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知其白,守其黑。”

       第二种动机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知其白,守其黑。”

       ①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知其白,守其黑”很好理解:

       就是保持自己独立性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合群性。

       ②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知其白,守其黑”,似乎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所以,接下来我重点讲这一种。

       4、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道德许可效应”。

       什么意思呢?

       在2001年,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贝努瓦·莫林和戴尔·米勒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他们要求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对两种类别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类别:

       命题一:大多数女人真的不聪明;

       命题二:大多数女人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而不是出来工作。

       第二个类别:

       命题一:有些女人真的不聪明;

       命题二:有些女人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

       看到第一个类别命题的学生们当场提出抗议,看到第二个类别命题的学生们态度比较中立。

       5、

       接下来,两位教授让座这两组大学生模拟招聘。

       招聘的职位是建筑业、金融业以及一些高层职位。

       他们所看到的简历和候选人当中,有男有女,条件和资历都旗鼓相当。

       那么按照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推论:

       那些当场提出抗议的学生们一定没有性别歧视,而那些态度比较中立的学生们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

       但是,实验的结果恰恰相反:

       那些当场提出抗议的学生们,比态度中立的学生们在更大程度上选择了男性去担任所招聘的职位。

       不仅如此,在测试种族歧视的实验中,结果是相同的:

       那些强烈反对种族歧视的学生,反而更倾向于称赞白人。

       这是为什么?

       两位教授最后的结论是:

       那些反应强烈的学生们因为驳斥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言论,从而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他们就会放松警惕,以至于更容易作出有歧视色彩的决定。

       这并不是说他们想歧视,他们只是被自己之前良好表现所蒙蔽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

       当你觉得自己的道德高尚的时候,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正确的。

       6、

       这一个结论,其实清末著名文学家刘鹗先生在他的著作《老残游记》中早就透露过了。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就描写了玉贤和刚弼这两位清廉的昏官:

       他们虽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听意见,妄臆断案,冤杀了许多好人。

       本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著名的话: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

       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

       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

       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所以刘鹗最后痛心疾首的感叹说:

       “天下事误于奸慝者,十有三四。

       误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有六七。”

       虽然刘鹗先生所描述只是小说里的虚构情节,但是我们不忘了,小说往往来源于现实。

       其实,在历史上这种昏聩的清官并非稀有动物。

       7、

       比如明朝就有一位阁辅叫温体仁(1573年—1639年)。

       据史书记载,此人"斤斤自守,不殖货脯",可谓是清廉如水。

       但是他辅政八年,没有提出过任何一条经世济国的方略,没有建立过任何一点富民强兵的功业。

       完全是一个十足的庸材,最可恨的是:

       他披着清正廉洁的外衣,却隐藏着一颗偏执成魔的心。

       他凭借一身正气博得了崇祯皇帝的信任后,在朝廷中培植党羽,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

       当初皇太极之所以能用一招低级的离间计便除掉袁崇焕,就是因为温体仁在崇祯面前的替他助攻才促成的。

       所以,后来的《明史》将温体仁列入了“奸臣传”,评价曰:

       “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 ”

       ——《明史·卷三百八十·奸臣》

       你能想象这是堂堂的明朝正史对一个清官的评价吗?

       8、

       温体仁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打击异己,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他认为自己从不受贿,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君子。

       所以,既然自己的身上有一张“道德执照”。

       那么凡是跟自己政见不合者,都是需要排挤出朝廷的小人。

       君子对付小人,何错之有?

       那么,我们现在用《道德经》给他诊断的话,就是:

       “只知其白,不守其黑。”

       他只看到了太阳光芒如炬的本性,却忽视了太阳也有黑子如晦的一面。

       他只看到了自己清廉如水的品性,却忽视了自己也有偏执如牛的一面。

       他并不知道,即使是光明伟岸的圣人也并非全知全能,他们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孔子就不懂稼圃,耶稣不懂算账。

       释迦牟尼皇子出生,走在路上连猪都不认识。

       苏格拉底则更加坦白,他索性宣称: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但是他真的一无所知吗?并不是。

       他的意思其实是:

       “我们每个人都要承认自己有局限性。”

       换而言之:

       “我们每个人都要敢于承认自己是有缺点的人。”

       用老子的话说,不就是“知其白,守其黑”吗?

       而那些“只知其白,不守其黑”的人,往往误以为自己没有缺点,一贯正确,于是总会走向极端。

       这就是为什么道德感越强的人,往往越不道德的根本原因。

       9、

       所以,“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意思是: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有缺点的人,才是天下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晏殊就做得到了这一点:

       他知道人性是脆弱的,所以他并不敢保证:

       当自己腰缠万贯的时候,一定还能守得住贫穷时的节操和原则。

       也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所以才会时时提防,日日警醒。

       就好像你在大门口养了一条藏獒,自然会吓走那些妄图前来窃取你“良心”的小偷。

       唯有如此,一个人的德行才会扎根于内心深处,如同定海神针一样不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他不会今天是一套准则,明天又是另一套准则;

       他不会贫穷时是一副模样,富贵时又是另一副模样;

       他不会面对服务员是一副嘴脸,面对领导又是另一副嘴脸。

       这就叫做“常德不二”,这种状态也可以叫做“太极”。

       我们顺着“常德不二”这个台阶,再往上走一层,就会踏入“无极”的境地。

       “无善无恶,无贵无贱,无高无低,无人无我。”

       10、

       但是试问:

       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够达到任他环境千变万化,我自不忘初心的“太极”之境呢?

       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忘记自我,“化掉初心”的“无极”之境呢?

       所以老子才会提出一个方案:

       “知其白,守其黑,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好了,关于“知白守黑 和光同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知白守黑 和光同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