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前程几许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莫问前程几许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莫问前程凶吉 但求落幕无悔是什么意思
2.莫问前程的意思?
3.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
4.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读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有感
5.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心之所向 无问西东
莫问前程凶吉 但求落幕无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要去最求期望的有多美好或是成功与失败,努力去实践去努力,不要到了最后而后悔万千。做事情不能瞻前顾后,谋定而后动,只要认准了,则无怨无悔。出自——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魏征对武媚娘说的话。?
原句是这宫里就是一场戏,台上台下皆是戏,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唱一出属于自己的好戏吧,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
扩展资料:
《武媚娘传奇》剧情简介
贞观十一年,武如意选入大唐后宫。时逢先皇后长孙皇后忌日,宫廷里正在排《兰陵王》之舞,如意以绝妙舞姿艳压群芳,并与唐太宗李世民邂逅于承庆殿上。是年,武如意十四岁,太宗三十九岁。
大祭当晚,郑婉言死于非命,所有证据指向如意,她饱受酷刑,被发配掖庭。一年期满,如意被放出,在大朝会上三番五次展露头彩,使得太宗赐其名媚娘,封为才人。如意一时成为后宫所有女人的众矢之的,身陷各种尔虞我诈的宫廷阴谋。
皇储争斗腥风血雨,如意不料被卷其中,两人的爱情经历来自“女主武氏”预言的压力,如意以退为进却未想到李世民轰然离去,带走了她此生最热烈的一段爱恋。
百度百科—武媚娘传奇
莫问前程的意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
2、出处有明代的《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钝鸟先飞,大器晚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名贤集》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五代)冯道《天道》。
若是行善事,不求回报,那么就算你做的善事微不足道,虽然福气一下子还没到来,但是可能发生的灾祸却已慢慢远离你而去了,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对人仁义仁爱,对朋友讲义气,对长辈孝顺有彬彬有礼,与人交往有大智慧,言出必行,讲诚信,这些都是善事;道家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根据自然规律来做事来为人,同样是在行善事;佛家讲:不杀盗*妄、不贪嗔痴、不妄言等等这些,人若能遵守这些教法,那么你也是在行善事、行好事;
儒释道三家教法,不偏执那一方,也许人只尚一法,也许尚二法,也许都接纳;各执不一,但我觉得三家所言各有所长,圣人能纳万千教法为己用,就是说古往今来的圣人贤者,都是接纳世间所有教义,会对所有接收的信息弃糟存精,并进行整合并且融会贯通以创自己的教法;
书需精读意,人需慎为之;若你只对三教一家独爱,也不必曲解其家,不喜欢无碍,不可诋毁,很多人对三家教义各执一词,总会有自己的见地,这都没什么,但是你不能就说其它的学了也是白学,不管什么教义,不管什么书,其实都是经过大量的论证的出来的结果,我们读了几年书,在社会上走了几许,就忘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以至于在以讹传讹之下,流传出这样一句话“人定胜天”,人与天何比?难道说天打雷你还能制止它不成?特别是年轻人,心高气傲,以为自己懂得多,便可任意为之,岂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这般都是失德的表现,也是在为自己造业债,越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越是特别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为什么?比方说现在的明星最怕什么?丑闻嘛,出个门恨不得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生怕人认出来,而媒体则无孔不入,很多时候没有新闻都在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故意把事件无限放大,然而实际呢?
我们也不要为了行善而去行善,行善也不必非要弄得人尽皆知,天知地知便可,而你故意做给人看,那么你是出于何种目的?让别人知道你在做好事?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
凡是带有目的性的行善,便不是大丈夫所为,当然也不必效仿人说日行一善,这些都不现实,起心动念皆在你一念之间,只要你起了善心,那么你便是善为,若是起了恶念便是恶为;比方说喊口号的 “网络孝子”便是在自欺欺人,真正的大智慧者,大仁者都不会在意虚名;
因为人从一无所有而来,终要回归到一无所有中去,在乎那些虚名干什么?
让所人都知道自己有多能干,以为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了,觉得自己说的话有分量?然而有时做事还不如市井小民!比方说我们现在看重各种各样的证,但你看那些有证的医者,他真的万无一失,他真的做到了自己该做的?而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就因为少了一个证明自己的东西,便觉得人是在违法行之,这所谓的公理何在?
人家虽然少了这个虚名,但是人家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在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反观那些天天拿着虚名说事的人不知道强了多少;
须知诸恶莫作,口业勿造,所谓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也许你会觉得解释有用,其实然也,口业已造,哪怕解释再多也无用;
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
咱们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看似简单,但是却非常有道理的名言。当我们感到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不妨拿出来看一看,以便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它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但是这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但行好事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结果,这个好事并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让你专注眼前事情,专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而不是目标的本身。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前程锦绣,未来一片光明,而我觉得,不违背良心,做好眼前的事情,不断的学习进步,不断的提升,不一味的追求,这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真的非常的重要。
另外要让自己变的智慧一点,尽量避免犯一些无知低级的错误。不过话说回来,在漫漫人生中人总是会犯错的,这时候又要学会承认自己的有限性,不要太过分地逼迫自己。这是一个度,要自己去把握。
总之不要放纵自己的无知,不要太过倔强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去经历,多去阅读,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个智慧的人然后以智慧为根基,去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
莫问前程
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事都要莫问如果一些事情做完之后,没有达成好的结局,就要学会反思和总结经验,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若这件事做得真的问心无愧了,那就不要执着于前程学会活在此刻,学着放下。
其实,人有什么能力能给自己定下前程呢!人生是无常的,在每一天,有这么多的未知和突发因素在改变着自己的环境有这么多的是是非非在改变着自己的意念。
人所谓的前程其实就是自己大脑吸收的信息所推导出来的自己的一个前进方向。可以说人的思维是建立在自己吸收周围环境的信息基础上的。也可以说人的意念也是无常的人的前程也是无常的。
总结
总之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不去计较眼前的得失。对以后的事低期待对现在的自己高要求这就够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读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有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尽人事,听天命
.用自己的真诚真挚的心做好每一件事情。这之后,事情是不是能做成,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事情是不是能做的让他人满意,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自己好好做就好了,心已经安了。
.人活着追求的是最纯粹的快乐,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金钱,地位,别人的评判,无关。
.好好睡觉
距离17年写这篇文章到现在已经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又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的巨变,让自己愈发感到,个人个体在世界上的渺小,个人所谓的梦想和计划,想要达成的目标,和人生命运相比是多么的不可控制。
人生是无常的,亲人的突然离世,事情在完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的突然改变,让人唏嘘人生的无常。在遗体告别时,几天前还谈笑风生的老人,却是静静的在那里躺着,亲人朋友来看最后一面,之后遗体送去火化,在这个世界所留下的,只有骨灰。
在回来的路上,自己一直在想,人在这个世界上拼搏努力,费劲心机,所得到的,又有什么。是什么是人应该最珍惜最珍贵的。人活着图的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权力,地位吗。这些图的目的是不是正是人的骄傲,虚荣,嫉妒,高己低人的念头所左右的。
莫问前程,人有什么能力能给自己定下前程,人生是无常的,在每一天,有这么多的未知和突发因素在改变着自己的环境,有这么多的是是非非在改变着自己的意念。人所谓的前程,其实就是自己大脑吸收的信息所推导出来的自己的一个前进方向。可以说人的思维是建立在自己吸收周围环境的信息基础上的。也可以说,人的意念也是无常的,人的前程也是无常的。
既然是无常的,又何必去问。 就像大家小学生的时候,梦想当科学家,这是因为人在小的时候,知道的东西很少,接受的周围环境狭小,而并不知道真正的科学家是什么,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科学家在小的时候就一定有梦想自己会成为科学家吗。 随着我们慢慢成长,大家开始明白,哦,科学家不是想当就当的。我们的智力能达到吗,我们对某个科研发现会有超出他人的兴趣吗,我们有机会能考上大学吗,考上大学有机会能考上研究生,博士生,能留校当教授吗。
因此我们今天问前程,其实是出于自己的一己私欲,出于自己的虚荣心和一点好奇心。这个前程,问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俞敬意公遇灶神记里有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里面的忆往期来念,就是过去我做了哪样的事情,我要不那么做得多好,未来我如果和谁谁一样什么样子,那我会怎么样。
这种想法出来了,人会自己给自己放科幻**,自己给自己按照自己的私欲编制未来的幻想。但是过去是已经发生的,能改吗,未来是无常的,人自己能左右多少。所以忆往期来就是无用功,浪费时间,而未来发生了,和自己所设定的前程不一致的时候,自己又懊悔无奈,愤恨失望。 一个人是不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达成一件事情,自己又能左右多少。
因此请不要再问前程。每个人有自己的命运,自己每天都有命运给自己安排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自己生命中的老天爷安排的每件事都尽自己的良知去做,做好做不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总之我是用自己的良心在做了,就好了。
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活着当下,用良知心去做,不要去想是做好做不好,做好又怎么样,做不好又怎么样,你既管不了你也管不着,不如不管也不想。
用良知心,这个良知心是自己深夜扪心的时候,自己这样做觉得无愧,觉得坦然,觉得不挂念,觉得事过无悔,事过不想的良知心。 用良知心做事,事情做完了,自己就放下了一个事情,不会再牵挂在心上。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觉得,不论财富,地位,我最快乐的时候,是父母的关心,爱人的温暖,孩子的微笑。当人死去的时候,我想这些才是最撼动心灵的瞬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能感受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的意义。这两天重新读?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灶神所提示俞公的,便是 意 的重要性。断除一切他念,只有一善念。而善念便是行 好事。我理解的,不管事情是否利己或利他,只要以满心善念做的事情,便是好事。
自己到现在已经35岁,经历的事情最后成功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而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也不是个人努力或者天天睡不着觉玩命能做到的。
于是想从今天尝试一个新的生活状态,不要再去计划,不要再去谋想,安心接受生命中出现的一件又一件大事小事。重要的是对生命中出现的人和物以善待之,出现的事以善处之,辟除恶念,杜绝妄语,嫉妒和嗔恨。
俞都三年改命,不知我能否有俞公的恒心和定力,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心之所向 无问西东
昨天很偶然的一件小事,让我想起了苏轼的《满庭芳 蜗角虚名》。去年还将这首词背的很熟,但昨天一句也记不起来,只好百度了一下: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谁又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有人说“少不读苏轼”,因为他经历过高处后又遭遇低谷,所以即使他的人生中屡次被贬,他也是自信的、豁达的。他的豁达是由自己的才华和品格做支撑的,他的豁达也是自己人生际遇的正面产物。读苏轼的词会让人生出看透一切之后的淡然、超脱,这与年轻人应该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主流社会价值观相悖。
我认为“少应读苏轼”,年轻人确实应该积极争先、努力奋斗,但这并不与“读苏轼”冲突。在每日的奋斗当中难免会有拼尽全力仍然不尽如人意,不成功的地方;在我们每天错综复杂的生活、工作交际中难免会有不能一碗水端平的现象发生。当我们遇到一些挫折、忧郁、怀疑、对自己充满否定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苏轼,在他的作品中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我们可以听他对我们解劝“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夜游承天寺,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喟叹;我们和他一起泛舟赤壁,听他娓娓道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们可以和他一起雨中穿过竹林,低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时,读读苏轼,会使我们浮躁的心灵平静、澄澈、安定下来。平常心境下读读苏轼,能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学一学他身上通透的人生智慧,借此消除无数多的闲烦闷,踏踏实实、不理纷扰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总之,多读一读苏轼,最好能达到和苏轼神交,从苏轼及其他先贤的身上广泛汲取生活、工作智慧,借用他们的能量和人生体验来照亮自己生活之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内心笃定,勇敢前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作者不详), 百度知道的解释是:多多地做善事,过好当下,先不要去问前程如何。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老何的理解是:您认为值得做的好事善事,不管前路茫茫,困难重重,都应该不畏艰难险阻,不计较个人得失,坚韧不拔地奋勇向前;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梦想,不需要担心人家的议论非议,不需要左顾右盼,都应该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地努力追求和砥砺前行。
很多年以前,老何有缘学习了道盛和夫的《活法》,道盛和夫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稻盛和夫称“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解读我自己的幸福人生,才能解读京瓷和KDDI的顺利发展,以及日本航空的成功重建。”这个方程式中,他将“思维方式”放在了首位,而将“能力”放在了第三位,原因何在?
这里的“能力”和“热情或努力”分别可以从0分到100分打分,两者相乘。
与自以为能力强、骄傲自满、不肯努力的人相比,认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谁都努力、有燃烧般热情的人更能够取得更为出色的事业成果。在这个乘积的基础上,再乘上“思维方式”即等于人生或事业的结果。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生态度。从–100分到+100分打分。因为是相乘关系,稍稍负面的“思维方式”,就会带来负的人生结果。
所以,在“人生·工作的方程式”中,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必须具备作为人应该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多年以来,老何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呢?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呢?
最近,老何有缘学习了《了凡四训》的四个如何把握和掌控自己命运的心法: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老何觉得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程,也是成就圆满人生的重要基石。非常值得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了凡四训》,掌控自己的命运,就靠这四点,受益一生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这篇家训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先生生活非常的俭朴,在家境允许的前提下,常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亲戚朋友,他每天反省改过,不断的修德养性,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他写下了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训子文》,后来有识之士为了启迪世人,就改名为《了凡四训》。
制定家训和家规历来都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如有《曾国藩家训》,而这些立身处世,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誉为家教的典范,甚至被古今中外的社会的各个阶层所肯定。
曾国藩就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甚至改名号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这篇家训一共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一、立命之学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将自己的经历,所见到的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儿子,希望他的儿子袁天启不要被命运束缚住。
有一天他去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这是一位高僧。于是他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就说:凡是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的纠缠,而你静坐三天,我没有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
袁了凡就说:我的命被算命先生算定了,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得意,什么时候倒霉,都是定数,没办法改变,我何必胡思乱想,浪费精神。
云谷禅师就笑了:我本以为你是什么了不起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此话怎讲?”袁了凡追问道。
“只要是平常人,一颗心不停的起妄念,就会被阴阳气数束缚,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不住他,这股善的力量会让他转祸为福。当然极恶之人,数也拘不住他,这股恶的力量,会让他转福为祸”云谷禅师解释道。
《诗经》上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
《易经》也是为一些有道德有仁义的君子打算,帮助他们趋吉避凶,往吉祥的方向去。
如果说命运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如何可以趋,凶险又哪里可以避呢?《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二、改过之法
《左传》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要改过,要发三心:第一是耻心,第二是畏心,第三是勇心。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断毒树,直断其根,不要简单的摘几片叶子,或者砍几个树枝,要从心底彻底的认识和改过。
小的过失尚且要改,大的罪孽自然不能再犯。在《左传》《国语》等记载史实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各国官吏相互来往频繁,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往往仅凭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
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的时候,预先显露出来的吉凶祸福现象,都是发自内心,而表现在外的行为。
处事稳重,待人厚道的人,往往福报深厚,行为不庄重,待人刻薄的,容易招惹灾祸。如果想要得到福报,避开灾祸,就要从改正过失开始。
首先,要发起羞耻心,很多时候,我们偷偷的做了一些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不知道,而表现出傲慢的样子,毫无一点羞愧之心,于是就这样沉沦下去,一错再错。
然后,要有恐惧之心,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千万不要有自欺欺人的心态,以为别人没看见,就可以肆无忌惮。
一个人只要能发出勇猛坚决的善念,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譬如上千年的幽暗山谷,只要有一盏明灯照射进去,那么这千年的黑暗就可以去除。所以过失不论大小,只要可以改过,便是可贵的。
最后,就是要有勇猛心。人犯错后不能改过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得过且过,明白过失之后,立即痛下决心,不可以延迟,犹豫不决,东等西等,自欺欺人。
犯小过,就要像尖刺戳进肉内一样,必须赶快剔除,若是犯了大的罪业,更要像毒蛇咬到手指一样,尽快吸出毒液,斩断毒血流通之处,不可以有一点犹豫,以免毒液蔓延全身。
如果能具备这三种心,一旦发现过失,立即改正。一定可以枯木逢春,福德深厚。
三、积善之方
对于善恶的判断,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为善要明理,理智,不要一时感情用事,以为自己在帮人,实际上是造恶。
为善的方式有很多,简单的说大约有这十种:
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一点善心,就帮助他,让他的善心增长,看到别人做善事,力量不够,就去帮忙,使得善举可以完成。
存敬爱之心。比自己好的人,比自己年长的人,要敬重,比自己年纪小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要爱护。
成人之美。譬如有人想做好事,但是没有决心,应该鼓励和支持他去完成,别人遇到困难不能前进,可以帮助他,指引他。切忌不可以有嫉妒他人之心,存心破坏。
劝人为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但自己做,也要劝导别人多做。
救人之危。世人多喜欢颈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伸手拉一把,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帮助他人解决危机困境。
兴建大利。有大力量的人,可以做一些利益大众的事情,比如当官的可以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实事。
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首要。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做一些公益捐赠,帮助他人,积累福报。
护持正法。知道善恶,明辨是非,多读圣贤经典,具有正知正见。
敬重尊长。对于比自己年长,比自己有学问,见识高的人,都要存敬重之心,不可因为嫉妒,就诋毁轻看。
爱惜物命。珍惜粮食,爱惜动物。不可胡乱糟践杀害。
四、谦德之效
《易经》中唯“谦”这一卦,六爻皆吉。《书经》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天道就是,凡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使得他亏损,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好处。地道就是,骄傲自满的人,要让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的满足,而谦虚的人使得他滋润不枯竭,就像低洼的地方一样,必定让它填满。鬼神的道理就是,骄傲的人使得他受害,谦虚的人就让他得福。人的道理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喜欢谦虚的人。
《了凡四训》上说:“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任,懂得谦虚的人,便知道了“日新又新”的重要。学问要进步,为人处事要进步,每一样进步都是从谦虚得来,若无谦虚,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便不会再有进步的行动,所以称为谦德。
这四个部分都是在讲修心的重要性,正所谓:“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稻盛和夫早年读到《了凡四训》后,就将其所为人生指导。
他后来也在他的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顿悟时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在遭遇到每次经历的时候,你的心中怎样去想,怎样去描绘自己的愿望,这些想法和信念,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你心里都是美好,你做的是善事,肯定会有好报,相反,你每日居心叵测,做恶事,肯定会有恶报,从此以后,我就认为: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灵
今天关于“莫问前程几许”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莫问前程几许”,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